WONDER FOTO 攝影藝術誌
  • 2020 Wonder Foto Day
  • 2020 Wonder Foto Day
  • 2020 Wonder Foto Day
  • Exhibition
  • News
  • Feature
  • Columnist
  • Contact
  • Contact
  • Contact
  • Partners
NEWS

最為極端的納粹美學丨Leni Riefenstahl

9/3/2019

Comments

 
圖片
圖片
圖片
舞蹈家和游泳運動員,是Leni Riefenstahl少女時期的兩種人生選擇,在舞蹈學院跳芭蕾舞時,她並未想要這一生將會與政治搭上密不可分的關係。


由於過於漂亮,她得以在導演阿諾德·範克(Arnold Fanck)的影片《命運之山》(Der Berg des Schicksals)中出演女主,而後,她學習了導演與剪輯技術,開始走上了導演之路。正是Riefenstahl1932年自導自演的《藍色之光》(Das Blaue Licht)讓她遇到了希特勒。
圖片
圖片
希特勒誇讚她是雅利安女性的形象代表,邀請她為納粹黨拍攝一部紀錄片,他提出了要求:要藝術化,要打動那些對政治並不感興趣的觀眾。

1935年,《意志的勝利》(Triumph des Willens)誕生了,它由巨型符號、個人崇拜以及強有力的政治象徵所組成,充斥著獨特的美學,在此後的多年中,它依舊是政界最為“偉大”的宣傳片。

​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意志的勝利》(Triumph des Willens)1935

兩年後,
Riefenstahl又應希特勒之邀,拍攝了《奧林匹亞》(Olympia)。
​《奧林匹亞》表面上由奧會出品,其實受第三帝國秘密資助,由此,它也充分展現著納粹美學。而幾乎沒有人會否定它在電影史上的重要性。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奧林匹亞》(Olympia),1938

兩部影片之後,
Riefenstahl的納粹同盟形象“坐實”了,此後她成為了一個矛盾體,一方面在藝術界有著極高聲譽,另一面又處處受人排擠。

​她也因此遭受各種牢獄之災,直到
100歲時,她還被告上法庭。在她被納粹所影響的整個後半生中,她拍攝了《努巴》(the Nuba tribe)和《印象水下》(Wonder under Water)兩組作品,它們只有一個共通點,便是在不同的領域追求極致的美。

​
圖片
圖片
《努巴》(the Nuba tribe)
圖片
圖片
《印象水下》(Wonder under Water)

然而,外界對於她的政治過往無法不關注 -- Riefenstahl的確曾崇拜與讚美過希特勒,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這樣評價她關於非洲的照片:這些照片恰好進一步證實了Riefenstahl的“法西斯美學”。

在她去世前不久的一次採訪中,她解釋道:“當時,我和數百萬人一樣,認為希特勒擁有那個美好的答案。”在電影《吸特樂回來了》(Er ist wieder da)了中,希特勒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說我是怪物,而那些選舉出怪物的人,也是怪物嗎?
​

2003年Riefenstahl死於癌症,直到生命盡頭,也無法擺脫作為納粹同情者的過往,她依舊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

圖片
圖片


黃怡貓 JUNO

攝影、文字工作

​“不客氣的旁觀者”

閱讀更多黃怡貓的文章
Comments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
Wonder Foto Day 台北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展
© COPYRIGHT 2016. Wonder Foto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0 Wonder Foto Day
  • 2020 Wonder Foto Day
  • 2020 Wonder Foto Day
  • Exhibition
  • News
  • Feature
  • Columnist
  • Contact
  • Contact
  • Contact
  • Part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