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DER FOTO 攝影藝術誌
  • 2020 Wonder Foto Day
  • 2020 Wonder Foto Day
  • 2020 Wonder Foto Day
  • Exhibition
  • News
  • Feature
  • Columnist
  • Contact
  • Contact
  • Contact
  • Partners
NEWS

【視角專欄】突破自然表現的疆界 將光作為造型要素加以運用《繪畫、攝影、電影》|莫侯利-納吉

5/3/2020

Comments

 
Picture
Picture
​文 / Rae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包浩斯代表的前衛藝術家拉斯洛・莫侯利-納吉(LászlóMoholy-Nagy)的《繪畫、攝影、電影》,有簡體中文譯本。
Picture
László Moholy-Nagy 反戰宣傳海報

​​這本書的書籍設計非常特別,前面部分收錄了莫侯利-納吉的多篇文章,這些文章是他在1925年對當時攝影的思考。
文章討論的話題諸如「視覺造型問題」、「攝影的未來」、「靜態視覺造型與動態視覺造型 」等等。
​
書中引用70多頁的插圖照片,在中間部分精心呈現。這些插圖有一部分是莫侯利-納吉的作品,另一部分是同一時期其他藝術家和學生的作品(受納吉影響的學生包括赫伯特·巴耶爾Herbert Bayer、弗洛倫絲,亨利Florence henri、烏波Um-bo,等一大批現代主義攝影家),甚至摘錄了一些由業餘愛好者拍攝的作品。圖片除了莫侯利-納吉具有極強形式感的照片外,有不少照片非常有趣,可見當時人們對於攝影美學的探索。
Picture
László Moholy-Nagy,Blue Disc collage, 1926
Picture
同步肖像的最初方式
Picture
定影的哈哈鏡
莫侯利-納吉在文章中,提出了關於影像本質的思考。在他寫作的時候,攝影才發明百年時間,而電影剛剛發明20年。
納吉認為,攝影對於當時的美術而言,一是突破自然表現的疆界,二是將光作為造型要素加以運用,用明暗關係取代色彩的位置。
而正是因為攝影的發明,繪畫只需承擔更為純粹的色彩造型任務。
 
為了對抗繪畫造型出現的衰落趨勢,繪畫出現了傳統美術的各類反對派,例如今天我們所熟悉的立體派。
​另一種對抗衰落的方式是將互相隔離的作品,或單個的造型總結在一個統一體中,作為「整體藝術作品」,作者例舉了荷蘭風格派運動,這一派別是包浩斯的前一階段,而莫侯利-納吉便是包浩斯的重要建樹者之一。
Picture
Herbert Bayer,Self-portrait,1932
​書中摘錄的文章是納吉的思考,文字比較零碎,可以看到納吉的論述一方面有時代的局限性,但他的部分預測又超越了時代性。
就如納吉認為,影像的發明使得人們正在用完全不同的眼睛觀察世界,然而在目前取得的不過是百科全書般的視覺成就,它的功用還遠遠沒有發揮殆盡。

​是的,直至2020年,也就是距離納吉寫作的一百年後,影像對我們的視覺認知仍有深刻的影響,並且不斷地持續著。
Picture
Herbert Bayer,The Lonely Metropolitan
Picture
繪畫、攝影、電影

作者: (匈) 拉斯洛·莫侯利-納吉
出版社: 重慶大學出版社
譯者: 張耀
Picture
原著László Moholy-Nagy: Painting, Photography, Film
Picture
「視·角」

本專欄書寫「攝影書評」、「攝影評論」、「電影中的攝影文化」…
為大家提出視覺文化的關鍵問題,一起更深刻地認知攝影、認識視界。

 閱讀更多「視·角」的文章
Comments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
Wonder Foto Day 台北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展
© COPYRIGHT 2016. Wonder Foto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0 Wonder Foto Day
  • 2020 Wonder Foto Day
  • 2020 Wonder Foto Day
  • Exhibition
  • News
  • Feature
  • Columnist
  • Contact
  • Contact
  • Contact
  • Part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