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組合:莫瑞吉奧·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 + 耶爾保羅·法拉利(Pierpaolo Ferrari) 一本雜誌:廁紙 TOILETPAPER 今年新鮮出爐的一期《廁紙》特刊,意在向前馬格南主席Martin Parr致敬,這一期雜誌也充滿了調皮和幽默,名為《廁所、馬丁、紙、帕爾》(Toilet Martin Paper Parr),限量發行1000本。 封面是Martin Parr的作品,封底為卡特蘭+法拉利出品的作品。 這對藝術組合和Martin Parr的作品以色彩和形式的呼應,相互穿插在內頁之中。 作為當代藝術界的巨星級人物,卡特蘭的個人藝術實踐,曾一次次引起過人們對當代藝術語言的關注。 2011年在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做了大型回顧展之後,卡特蘭宣布了隱退,這或許在當時震驚了很多人。 但是,隱退之後的卡特蘭,並沒有在意大利的小島上買別墅曬太陽釣魚,也沒有隱居鬧市從此不聞世事,而是跟同為意大利籍的時尚攝影師法拉利一起,辦了一本超現實的視覺雜誌。 《廁紙》雜誌特刊 這本以半年為頻率出版的雜誌,其實在2010年就已經開始出刊了。 這得追溯到2009年,卡特蘭和法拉利在首次合作拍攝中,就萌生了要一起做一本雜誌的想法。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一位功成名就的當代藝術家,有那麼多事情可以做,且互聯網時代有那麼多載體可以用,為什麼單單要辦雜誌?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來看看卡特蘭。 對卡特蘭個人來說,做雜誌是對他自己創作的一種解放。 之前的藝術生涯中,他如同一線品牌的服裝設計師一般,每年要構思幾個作品,而作品必須以完美無誤的形式來表達他的主要觀點,這或許讓他產生很大的壓力和自我懷疑,一直處於緊繃狀態中。 但雜誌就不一樣了,《廁紙》不僅解放了卡特蘭的實驗性,還讓他的創作和想法更加多元,不必事事完美,這種實驗性讓犯錯可以被接受,最終,反而會在一種更自由的狀態中刺激其創造性。 對於這一對由當代藝術家和攝影師組合起來的創作雙人組來講, 創辦一本視覺雜誌,展現了攝影圖像的表現力,也即圖像不受文字說明指定其的能獨立表達意義的能力。而他們最初選擇雜誌作為藝術平台,主要是為了確保這些圖片在盡可能多的觀眾中傳播。 當然,他們兩人製作的這本雜誌,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這本視覺雜誌,意在希望在盡量少說點什麼的情況下,讓它有意義。 我們可以看到,雜誌以輕盈大膽的色調和明亮的色彩,精心設計的場景和敘事,在一種顛覆性且頑皮的調調中,宣示了時尚偏鋒和強烈幽默的風格。 因此,這份雜誌不僅以其反骨的風格,打破了時尚、廣告、電影等影像畫面的流行,更以諷刺和幽默狠狠地戳了主流一把。 而因為其備受矚目和追捧,其照片被應用在各種產品和媒體上 。 如在《Wallpaper》《The NewYork Times Magazine》等的封面: 如果說探索圖片在紙質之外生存的多種可能性,這對二人創作組合,可謂是典範: 他們的玩法多種多樣,伴隨著雜誌生產了諸多副產品。 而《廁紙》品牌,也跟各種時尚、商場、廣告、和藝術博覽會等進行了諸多的合作。 既出現在巴黎指標性百貨公司拉法葉的櫥窗裡,也出現在2016年邁阿密的巴塞爾藝博會上。 而讓廣大喜愛他們作品和風格的大眾來講,他們生產的可以讓人買得起的諸多《廁紙》雜誌的副產品,可謂是一種在大眾商品之外的氣質選擇,不但不用擔心跟一般的生活用品撞貨,而且顯得超級小眾和有品味: 衣 服: 沙發 : 鏡子: 鍍金銀項鍊: 海灘毯: 床品四件套: 裝飾品: 肥皂: 球鞋: 這些只是很少一部分他們的延伸商品。 而相對於當代藝術品動輒天價,這些日常用品顯得非常親民,而且,它們還是如此的特別。 想靠作品吃飯的藝術家們,或許可以由此找到些靈感,開拓收益途徑。 別拉不下臉來去開發產品了,看看這位當代藝術界的明星就做了很好的示範,創造一種視覺語言, 做出一個品牌,然後很幽默又有氣質地把錢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