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DER FOTO 攝影藝術誌
  • 2020 Wonder Foto Day
  • 2020 Wonder Foto Day
  • 2020 Wonder Foto Day
  • Exhibition
  • News
  • Feature
  • Columnist
  • Contact
  • Contact
  • Contact
  • Partners
NEWS

2018年10月 攝影活動情報

9/21/2018

Comments

 
圖片
​

​
《Long Hug Town》水島貴大 Takahiro Mizushima 攝影個展

時間 | 2018.10.19-2018.11.14
地點 | 
朋丁 pon ding
圖片
我拍下的東西與這座城市的記憶相連,它們沁入身體般令我難以忘懷。

多數時候我都是在拍人,偶爾拍流浪貓,偶爾拍植物,或者拍夏日天空的雲。沒有在問誰存在的意義和定義,只是在這城區中自由漂流,拍攝照片。

​之前在街上認識的女孩子總會在分別時說,「來一個長長的擁抱吧」,然後相互擁抱。我忘不掉那些擁抱,把收到的這句話也一直偷偷藏在口袋中。這句話並沒有什麽深意,然而對我來說卻有著會被他人點頭肯定般的安心感。這樣的呼吸節奏就可以了吧?在這城區的人群中,不過問存在,不確認存在,老老實實地拍攝,對我來說就是攝影。

網站連結:
http://mizushima-takahiro.com

​《迷途輿島》陳沛妤攝影展

時間 | 2018.10.5-2018.10.28
地點 | 
Art Anew gallery & cafe
圖片
“It's not about the destination; it's about the journey.” (重點不在目的地,而在旅程。)
對我來說並不只是隻身在國外生存的感受,更是生命成長的一段必經的思考,每一個事件或階段都像前往一個未知的世界中冒險,而過程永遠是迷失般的在尋找自己。

這樣的感知從我在澳洲打工並開始公路旅行時被放大,我遇到的同事、放鬆心情開車時經過的沿途風景,在走走停停之間試圖用影像記錄下各種回憶。不只是風景,有關各種人物、動物與對這個旅途過程中感受到的速度感,希望可以透過靜態或動態的影像保存那一輩子從未有過的體驗以及瞬間即逝的美好記憶。
在旅途與打工過程中遇到的人、事、物,就如同鏡子一般時時提醒自己的存在狀態,不斷思考在人生旅途過程中的各種選擇。

網站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015873951766861/

​《Old Brown Shoes》Pahparn Sirima Chaipreechawit Solo Exhibition

時間 | 2018.9.22-2018.10.13
地點 | 
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
圖片
為那些我們踩在鞋底的孤獨
for the loneliness in all our soles 
สำหรับความเปลี่ยวเหงาที่ยืนหยัดบนเท้าทุกคู่


網站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29056454432817/

​《台灣美景Vision of Taiwan》吳政璋攝影展

時間 | 2018.10.8-2018.11.2
地點 | 
Keller Studio
圖片
台灣「美景」系列是吳政璋對身處環境表達個人觀察、體驗及意見。透過「攝影」在光、時間、感光材料的巧妙運用下,將照片中具有「台灣特質」的場景在「美」與「不美」間呈現一種荒謬的矛盾感受,提供觀者一連串的內在思辯與掙扎。

他跑遍各地拍攝,如道路看板、漁塭稻田、海濱鄉野、觀光商業等地,將自己以一個沒有臉的人置入各場景中,暗示所處的「美景」因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累積造成的環境危機而身處其中的我們卻只能「視而不見」。作品雖然表達某種程度的失望與悲觀,但也帶著反省與對台灣未來的期許。

吳政璋,生於屏東,畢業於美國賽凡納藝術設計學院。台灣美景系列自發表以來,曾受邀至新、港、美、俄等地國際攝影節展出,且屢獲國際大獎,並獲國美館、北美館及文化部典藏。
​

網站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140406556279394/

​《On The Other Hand》鄧博仁 陳遠南 攝影聯展

時間 | 2018.10.6-2018.11.6
地點 | 
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
圖片
「真實的事物與我們可以看到(或感覺到)的事物,有時候會在某個確定無疑的點上相遇。這個巧合一致的相遇點是雙方面的:你知道並認定你看到的東西,同時,被你看到的東西也同樣認定你。」〈白鳥〉《觀看的視界》約翰.伯格

在身體實際到訪之地,與想像曾遠走之處,那些影像在藝術家肉眼與心眼折射出的各異視角,如萬花筒般持續,並慷慨地多元成像。打開你的另一隻眼,看看藝術家另一隻手所勾勒出的那個世界,一同滑進過去與未來,劃開現時。

​網站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50122955072512/

​《赴》Rev Wu 攝影個展

時間 | 2018.9.22-2018.10.7
地點 | 
Avocado 數位微噴輸出
圖片
如果創作是趟旅途,每次前往都是懷著不同情緒與目的一段旅程。
在真假虛實之間切換,攝影會帶到我事先想不到的地方。
我們形似兩者無關的生物體之間互相吞噬的行為,如同共生的生物體般一起隨著作品到它該去的地方。


網站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1105115745687/

​《日常的崩落》莊牧恩個展

時間 | 2018.9.29-2018.11.10
地點 | 
Gather Art 序藝術
圖片
「城市中的失落場所」是我在這一系列創作中所關注的主體。
具體形容,就是都市中那些不起眼、卻帶有神秘氣息的地方:舊式集合住宅的天井中庭、都更工程下的建築、崩壞的基礎設施、眷村改建殘留的聚落、鐵皮加蓋的古蹟、鬧區中的廢棄大樓…這些被城市遺忘的失落場所,脫離了社會脈絡卻又實質存在,使得都市空間發生斷裂,因此在社會大眾幻想出的完美都市裡,它們如同血管裡的栓塞,阻礙了城市的流動,被視為一種殘缺,甚至是病灶。
其實失落場所是城市代謝現象的縮影,普遍存於日常生活中。學理上,或可把失落場所簡單定義為「人們失去場所感 (sense of place) 的地方」,進一步說,這類地方從根本上失去了自身的「場所精神 (Genius Loci)」,如同沒有靈魂的軀殼。不過此為一般論,我的意圖則在透過探索與個人性之眼的關照,重新賦予場所感,揭露看似失落、實質存有的場所精神。

網站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06351833162778/​


​《南極之戀半世紀》池田宏攝影展

時間 | 2018.10.20-2018.11.18
地點 | 
1839當代藝廊
圖片
現年84歲,並有「南極先生」之稱的日本攝影家池田宏,深愛於南極的純白極致之美,吸引他於過往的52年間前後拜訪過南極24趟,那裡的自然、企鵝與冰山,他以初戀般少年單純的心,愛戀最單純的南方極地。
南極大約和北美洲一樣大,但人類能看懂的部分不過是南極洲的一小部分,近年來到南極旅遊的人,不少人對南極並不了解,也沒有具備常識,池田宏擔心這些人會對環境和動物,做出自己都不知道的暴行,反而為南極帶來傷害。藉著鏡頭和文字,池田宏提醒大家用心愛惜這塊地球上最珍貴的淨土。
2018年10月20日到11月18日,於1839當代藝廊,將展出「池田宏-南極物語 寫真個展」;同時會有深度的「南極物語」講座,邀請您來欣賞一生奉獻給摯愛南極的池田宏「南極物語」寫真展,或許你會跟他一樣—- 愛上南極!

網站連結:http://www.1839cg.com

​《Topophilia》張致中個展

時間 | 2018.9.1-2018.10.14
地點 | 
索卡藝術中心
圖片
「TOPOPHILIA」,中文有「戀地情結」、「地方之愛」、「親地方性」譯詞,其意涵表達了對於特定地方的強烈情愫、往往是人懷抱的某種文化認同感、或對特定地域的某些層面之熱愛。此次創作的計畫中,選擇兩個極端之地以親身經歷書寫在兩個白立方空間上,視為一組作品的鑑賞,兩個空間分別由物件、檔案、攝影、繪畫串起一個完整的情感紀錄。一樓主要以1922年兩位地質研究員在北極生活與等待救援的心情日記來為切入要點;三樓空間瞬間轉移至尼泊爾之地,透過張致中身邊尼泊爾籍的藝術家友人道出無法出境的困境與尼泊爾大地震影響下該國人民無助與不安心情。最終,藝術家遊走在自然與文化的邊境上,從純樸、各種資源缺乏的尼泊爾到冷冽超現實的北極海岸,各自陳述「離不開家的人」、「回不了家的人」。這樣的創作動機不難感受到藝術家轉化成自我語言,訴說當今在台灣對於的這塊土地與人的存在的價值。在時間與訊息拼接間,所有文本、事件和人物都遙相應證,重拾一段我們稱為回家的旅程軌跡。

網站連結:http://www.soka-art.com/CnExhDetails.aspx?id=298

​《現實伏流 Reality | Undercurrent》

時間 | 2018.10.6
地點 | 
TKG+
圖片
展覽「現實伏流」藉由重新回看成立於1960年代台灣的笠詩(社)與其時代處境、詩文創作、對物的隱喻,以及其所面對的各種政治、社會和文化的現實議題,試圖想像和理解在不同的時代脈絡中,今日藝術創作和創作者們與現實之間有著什麼樣的距離和關係。

網站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3008323200576/

​《残存》寫真館Gelatin台灣個展

時間 | 2018.10.20-2018.10.28
地點 | 
谷居 Gu Ju
圖片
相較於絢麗的新世界,對於即將消失的老舊事物有更大興趣的日本攝影師「寫真館Gelatin(寫真館ゼラチン)」,今年特地走訪長崎「軍艦島」、有第二軍艦島之稱的廢墟島嶼「池島」以及台灣「十三層水湳洞選煉廠遺址」,將飄盪於空氣中的光陰記憶凝結於底片之上。
寫真館Gelatin(寫真館ゼラチン)的作品皆以底片拍攝,並親自在暗房沖洗,營造出獨特的氛圍。明明存在於現實中,卻好似不存在,望著寫真館Gelatin(寫真館ゼラチン)的作品不自覺便會被吸入那平行世界之中。
此次個展「残存」,寫真館Gelatin(寫真館ゼラチン)本人將特地舉行攝影會,讓觀眾有機會透過寫真館Gelatin(寫真館ゼラチン)的鏡頭看見內心的自己最獨特、最真實的面貌。

網站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3008323200576/


​《愛上米克斯大量發生中》Karren Kao攝影展

時間 | 2018.10.4-2018.10.28
地點 | 
剝皮寮歷史街區
圖片
『一直以來我都希望,就算是像流浪動物這麼嚴肅、傷感的議題,可以被呈現的很溫馨自然,充滿真心,目的只是希望不僅僅是喜愛動物的人們對這樣的照片有感,而是連不愛接觸的人們,也能夠被照片裏面的笑容感動。』- 攝影師 Karren Kao
『光喊領養代替購買是不夠的,光努力執行TNvR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讓全台灣人一起愛上米克斯... 』策展人 挺挺網絡-Richy麻


網站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930918661198/

​《2018 就是那個光》流水年華 攝影聯展

時間 | 2018.9.8-2018.10.7
地點 | 
On The Road 影像空間
圖片
「就是那個光」藉由燈箱這個載體來呈現攝影作品的發想,源起於2016年下旬,在透過社群的號召、溝通下,2017年初我們在台北完成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聯展。2018夏天,除了老班底,也加入了幾位新夥伴一起投入這場「光」的延續,以「流水年華」為名的攝影聯展。
從攝影藝術的觀點來看,記憶的意願與歷史的留存仰賴個體的主觀意識而成立,此展覽希望藉由每位創作人的主觀意識,透過作品詮釋「光」與「時間」的交疊與對話;每一件參展作品都透過「燈箱」呈現,18位藝術家結合燈片、手工搓印與裝置等影像,共同詮釋「流水年華」在他們心中的印記。

網站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746970538974754/

​《方形的觸覺》巴圖作品

時間 | 2018.9.21-2018.10.20
地點 | 
紅絲線三樓
圖片
小孩不懂
少數服從
滿腔熱血的小孩該如何懂得冷酷大人的考量
合理少數是否真該服從荒謬多數
一部紀錄片,一場攝影展
跟著「小」與「少」走在這個世界中


網站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48828161844490/

​《まあまあ〜那霸街景圖鑑》攝影展

時間 | 2018.9.28-2018.10.27
地點 | 
和。好珈琲店
圖片
「你的照片『まあまあ』(ma-ma,普通、還好之意),但也許可以看好幾年!」--------- 一個日本攝影前輩如此告訴阿菊。
十年來,拜訪沖繩近十次的阿菊,雖有超過千張以上的沖繩風情照,卻難以解釋他心中所認識的沖繩。挑選出來的這幾幅照片,看不到任何觀光客,沒有無敵海景,更沒有美食佳餚,只有那霸街道裡,持續進行的平靜和日常。
也許看著阿菊的照片,你感受不到旅遊天堂的活力奔放,但從照片中隱約看到的真實和寧靜,也許能感受到腳踏實地的生活,就在巷弄裡進行著。

​まあまあ is good ,普通很好。


網站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48116541962727/

​《台灣水沒》楊順發2018攝影個展

時間 | 2018.9.27-2018.12.2
地點 | 
崇藝術空間
圖片
此次展出的主題為「台灣水沒」,被水淹沒的「沒」,主題圍繞著那些被浸泡、沈沒在水中的各種人造建築,這些房屋建築總是引發我許許多多的想像。不清楚是否大家也曾經產生過類似的疑問?怎麼有人這麼傻,會將房子蓋在水中央?回家時怎麼辦?天天坐船嗎?還是其實是因為什麼原因,才讓房子從陸地「走向」海中,變成眼中所見之景況?
是全球氣候變遷,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嗎?
是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嗎?
是興建水庫攔砂抽砂,造成海岸線退縮嗎?
是因為消波塊、漁港興建,改變海水水流方向,侵蝕了海岸線嗎?
還是因為防風林被砍伐,導致海岸線退縮呢?
其實,以上所有的問題都是肯定的!而所有答案均指向–人為!是人類在破壞大自然,但是大自然的警訊,我們卻又不當一回事,甚而變本加厲地以更多人為的措施與舉動加諸其上,讓情況更加惡化。

網站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61466424285915/

​《無影》第六屆楊峰榮師生聯展

時間 | 2018.10.20-2018.11.1
地點 | 
爵士攝影藝廊
圖片
「無影」的成員皆是楊峰榮老師在銘傳大學推廣教育處勞動力發展署產投攝影課的學生,希望結業後持續跟老師學習,訂下每年一次的成果展,自2011年第一屆於鶯歌城市小築,展覽開幕至今,已經邁入第六屆了。
本次參展人有楊峰榮老師,阮錦鳳、鍾良祺、林素玉、賴建維、游淑如、范榮清、吳丹陽、李兆芳、陳銘宏等共10位。展出特色仍延續過去幾年的 “連作組合”攝影方式,歷經數次審查會的篩選,特別邀請謝明順,洪世聰兩位大師協助審查,終於展現大家努力的成果。
此外,我們還增加了無影團隊在2017世大運的精彩記錄攝影作品。 楊老師堅持源自英國學習的教育理念【創作永遠要作沒人做過的,唯有挑戰自我,才能 拍出超越想像的作品】創造舞台,讓學生發光發熱,是他熱愛的攝影生涯為社會付出的 一點貢獻。

網站連結:
http://www.jazzimage.com.tw/gallery_exhibition_inner.aspx?Id=163


《看見台灣美》愛在谷關攝影展

時間 | 2018.10.19-2018.10.29
地點 | 
敦化誠品B2藝文空間
圖片
2018臺北國際攝影節
看見台灣美 - 愛在谷關攝影展 
藉由親身經歷,用雙腳陪伴大家去看見台灣人文和風景之美。共同參與原住民生活與了解文化發展,並且透過鏡頭的紀錄,將這些共同的經歷,轉變為永久的回憶


網站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43065296267292/

《島嶼苦行者》販賣生活 攝影展

時間 | 2018.10.19-2018.10.29
地點 | 
敦化誠品B2藝文空間
圖片
《展覽宣言》
島嶼苦行
以原始步行的方式,
用感官去體會
“台灣”
這塊島嶼的美麗,
去傾聽土地的哀鳴 ;
保護並分享、闡述這美麗的島嶼。
盡量追尋本質的生活方式,
尋找各地最根本的精神,
並記錄下此刻最真實的台灣。
《展覽目的》
島嶼苦行者-販賣生活
徒步環島途中所紀錄的感動瞬間,
藉由展覽/義賣的方式分享給更多的人知道
並不是真的將生活販賣
而是希望來觀展或是購買作品的觀者
都能用時間作為介質用來換取一路上的生活


網站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99482073801506/

《台灣 我們的愛》林建銘 攝影展

時間 | 2018.9.22-2018.10.4
地點 | 
爵士攝影藝廊
圖片
熱愛台灣的林建銘,出生於宜蘭羅東,成長的過程中充滿了戲劇性,幼稚園時期就愛上花花草草而有機緣從事花藝設計,經營銘圃園藝幾十年之後又愛上攝影和暗房,舉辦過二次的攝影展都以黑白為主,這次個展特別邀請海內外最知名的翁庭華 老師無私指導及陳豐毅 老師跨刀在暗房沖洗,以淬煉出層次分明和感光細節。
林建銘喜歡用相機記錄台灣風土民情,基隆的碼頭、淡水的漁船及烏來的鳥鳴風聲,以及台北街頭的生活影像,都在訴說每一個打拼的台灣人,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而不斷努力向前。華燈初上的台北街頭充滿璀璨的浪漫,夜裡的華山,雨後的屋簷,老人和小孩一起散步的畫面,在在感受台灣是個有溫度、有文化的好所在;當我們浸淫在林建銘黑白的世界裡,細細品味每一張攝影作品想要傳達的意念,沒有了色彩,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真實也更靠近了……。


網站連結:http://www.jazzimage.com.tw/gallery_exhibition_inner.aspx?Id=162

《著陸》2018青年藝術駐村成果展

時間 | 2018.10.3-2018.10.21
地點 | 
雨豆樹劇場
圖片
「著」,有「接觸」的意思
「著陸」原本是指接觸到土地的時刻

從地緣、場域的關係進行探知和再詮釋
而「著」又有「突顯」的意思
使「著陸」在此衍生出新的意義
亦即藉由藝術家的視角和創作維度
再次彰顯環境、地土與自身的連結

網站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bywood99/

《2018 瑪麗亞‧斯拉波娃亞洲首展》

時間 | 2018.10.20-2018.11.18
地點 | 
花博公園
圖片
你是否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組泳池照片,讓你印象深刻,僵硬的模特兒和靜謐的氛圍讓你彷彿置身另一個世界。
你是否看過田馥甄Hebe 2016年《日常》專輯的形象照,糖果色的背景下,Hebe如同扮家家酒裡的洋娃娃,擺著各種姿勢。
這些照片都出自Maria Svarbova。她出生於1988年的斯洛伐克,在國際上獲得許多獎項,如2018年哈蘇攝影獎,2016年IPA專業廣告組第一名,並獲選為2017斯洛伐克富比士雜誌Forbes 30 under 30(三十位三十歲以下,具有影響力的人),此外也和許多Vogue、Harper's bazaar等知名品牌合作過。她擅長運用黃金比例構圖與水平對稱構圖呈現簡單的畫面。在簡潔的構圖中,強調人與空間的關係;讓人著迷的奇幻氛圍來自於她的色彩實驗。
2018年10月斯洛伐克新銳攝影師即將來台舉辦亞洲個人首展,預計公開一百多件作品,不僅有全球知名的「Swimming Pool」,也將首度公開展出「Human Space」、「Plastic World」創作系列,是近年來最為完整的一次展出。

網站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artangle.artangle/

《第八屆台灣攝影藝術博覽會》

時間 | 2018.10.4-2018.10.7
地點 | 
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
圖片
2018 TAIWAN PHOTO 特別企劃「光與自然的結合」,即將10月4日(週四)至10月7日(週日)為期四天,於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A9_9樓宴會展演館,隆重登場。

台灣唯一純攝影媒材的藝術博覽會,將再次賦予台灣影像視覺全新風貌,繼連續七年的人潮雲集再興風潮,充分彙集各國知名攝影藝廊共襄展出。今年特別企劃以「風景攝影藝術 Landscape as an Art」為主軸,邀請美國知名風景攝影大師Christopher Burkett及日本知名廣告攝影大師Yoshihiko Ueda(上田義彥),展示他們二位在國際上的風景攝影名作。


網站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60687617873742/

《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

時間 | 2018.9.29-2018.11.25
地點 | 
台北市立美術館
圖片
本展由比利時夏勒華攝影博物館(Charleroi Museum of Photography)現任館長薩維耶‧凱能(Xavier Canonne)策劃。本展覽試圖透過攝影原件及家庭影片,揭露馬格利特於日常生活及創作過程中的真實面向。此批平面影像攝於1914至1967年間,大多己無留存底片,由私人藏家收存。直至1970年代中期,大約是藝術家逝世十年後,才終於得以出土。基於藝術史的研究脈絡,這些攝影展品如同家庭相簿,有別於藝術家文獻資料庫,或是友人照片的收藏資料。這些影像提供另一道思考軸線,來探究馬格利特的創作動機及作品意涵,同時也能夠進一步了解比利時超現實流派的相關發展。馬格利特始終致力於繪畫創作,不以「攝影師」自居,然而這批史料,也呈現了攝影在馬格利特與其畫作所扮演的角色。同時也可以橫向探討比對,他與同期大量使用攝影作為創作媒材的超現實派藝術家們之間的關係,如:曼.雷(May Ray)、豪爾.烏白克(Raoul Ubac)與傑克-安德烈.柏法(Jacques- André Boiffard)等。馬格利特的攝影,有別於他在繪畫中所透露的沉靜哲理,反而轉身將自己化為滑稽的即興演員,展現出一個藝術家在探索真理過程中,仍能以諧趣開朗的智慧面對生命的幻化無常。

網站連結:https://www.tfam.museum/

《看的見-看不見:馬格利特與其他》系列講座

時間 | 2018.10.6、2018.10.20、2018.11.10
地點 | 台北市立美術館
圖片
馬格利特 (René Magritte) 近乎家喻戶曉,他的作品常常賦予平常熟悉的物體嶄新的寓意。屬於馬格利特的物件與符號:「這不是一支煙斗」的煙斗、圓頂禮帽、拐杖、蓬鬆的雲彩、蘋果、鴿子、鏡子、畫框…等深植人心,影響20世紀中葉至今普羅大眾文化。關於他的創作,他自認為最為核心的是「神祕感」-一種具有未知與距離感的存在。這是一支煙斗 / 這不是一支煙斗、這是馬格利特 / 這不是馬格利特、這是影像 / 這不是影像、看的見 / 看不見…..這些熟悉的戲碼,也許也可以是馬格利特和朋友玩的胡鬧劇,或是馬格利特將影像、文字與圖像裝進屬於馬格利特的「禮帽」密盒,等待看官我們解密的破關碼。
馬格利特的攝影及影片與他的繪畫關係密切,他去世十多年後,一批照片與影片於1970年代中期被發現,對於瞭解馬格利特的繪畫與攝影間的關係極為重要。「看的見-看不見:馬格利特與其他」系列講座將邀請專家學者關注馬格利特與圍繞在他創作周遭-包括與他同時期的歐洲的超現實主義,提供關於藝術史、符號學與影像脈絡等不同面相之精采剖析。


​網站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fineartsmuseum/

讀攝影第二季 第二場:《杉本博司 直到長出青苔》 

時間 | 2018.10.27
地點 | 谷居 GuJu
圖片
《讀攝影》系列 第二季
攝影術從發明開始,就不斷侵入人群的生活當中,從貴族的肖像攝影,探險隊的田野調查,戰地記者的攝影紀實,跟著歷史的發展脈絡進到當代攝影的諸多變化,攝影演化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許多重要的人物影響著攝影脈絡,而我們將藉由這些書籍,一同抽絲剝繭解析攝影的脈絡,跟著老師讀攝影。

網站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0603421008430/

《Wacom Talk X 破渡(張道慈)》 攝影課程

時間 | 2018.10.13
地點 | 谷居 GuJu
圖片
【人像影像編修】
​
身為獨立婚紗攝影師,在拍攝結束後,普遍會有一百五十張的作品需要經過修膚以及修身的調整,在大量微調的操作下,滑鼠的敏銳度遠不及觸控板可以帶來的速度與便利性,更重要的是對手腕的負擔較小。​
在透過 photoshop 軟體操作仿製印章來整修背景,利用液化功能調整身型,或是透過修補工具來調整膚質狀況時,手繪板都可以協助攝影師快速並且精細的操作。 

網站連結:https://www.wonderfoto.com/wacomtalk.html
Comments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
Wonder Foto Day 台北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展
© COPYRIGHT 2016. Wonder Foto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0 Wonder Foto Day
  • 2020 Wonder Foto Day
  • 2020 Wonder Foto Day
  • Exhibition
  • News
  • Feature
  • Columnist
  • Contact
  • Contact
  • Contact
  • Partners